第194章 禅宗解语-《将门毓秀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康熙笑道:“没有特别的喜欢与否,我因随着外祖母长大,幼时常见外祖母看经书,便随意翻翻。我认的许多汉字都是从经卷上识得的,亲政之后便没有那多时间读佛经了,不过当年看过的还依稀记得,有的现在回味起来,还觉得颇有味道。”

    怀袖点头道:“其实禅学中对月有特殊的情分,例如《楞严经》中就讲到:如人以手指月示人,彼人因指,当应看月。若复观指,以为月体,此人岂唯亡失月轮,亦亡其指,后来明人翟曾稷编纂了六百五十则禅门的历略以及机缘语句,竟合称为一部《水月斋指月录》,可见这‘以手指月’可堪‘以指譬教’了。”

    康熙点头赞许道:“我也记得曾在《碧岩录》中看到过:好雪片片,不落别处,无风起浪,指头右眼。看见最后这一句‘指头右眼’,当下便有醍醐顿悟之感,当时读的时候,真为之惊诧。”

    怀袖笑道:“所以古人诗词中,多受禅宗影响,月之地位便显而可见了,你刚才吟的是一首,我记得王阳明还有一首《蔽月山房》云:山近月远觉月小,便道此山大于月。若有人眼大如天,当见山高月更阔。”

    康熙听得兴致高亢,连连点头道:“朕曾看过寒山子的一首境界极高的诗词云:吾心似秋月,碧潭清皎洁。无物堪比伦,教我如何说。”

    怀袖点头道:“确实境界高远,禅师的诗词通常直截了当,出语天然,自然不可与一般的诗人同观,先前提及的指月录中也有一首雪窦禅师的诗云:闻见觉知非一一,山河不在镜中观;霜天月落夜将半,谁共澄潭照影寒?”

    康熙听见此一句,不觉心思又被锁回现身之中,低头,水中烛影摇曳,再向下望去,却只望见自己一人的清孤身形,不自觉口中轻声诵道:“山河不在镜中观,霜天月落夜将半,谁共澄潭照影寒……谁共……照影寒……”诗文最后几句竟成了叹息的语音。

    这一次,康熙语境中的孤单意味已十分浓重,怀袖再无法忽略而过,高处凌寒的味道,恐怕当是他如此境遇了吧。

    高贵在万万人之上,寂寥同样也在万万人之上,享几分尊荣,便添几许寂寞。

    “月之华有光明,清净,温柔,平等,广大,遍照,无私,永恒,空远之质,正如皇上,其心豁然,得大无碍。”怀袖温声说道。

    康熙回转目光,凝注于怀袖的面颊之上,见她平静温和的神情正恰似月光,无限地温柔却又仿似隔着无法触及的距离,忍不住轻叹:“朕其实也常关照自性,只觉得山河之大,却也可影现其中,然而,人心之深,有时候,即便是虚空粉碎,也不可朗然照见。真可谓:山河易管,人心难收!”
    第(2/3)页